来源:杨志勇 浏览人数:5 次更新时间:2025.03.27
一、为什么声音能调理身体
1科学原理:声音是振动能量
器官共振:不同音调产生不同频率振动(类似超声波原理),与人体器官形成共振:
胸腔发低音“啊”→ 振动频率匹配心肺,促进氧气交换
鼻腔发高音“嗯”→ 振动刺激鼻窦,缓解鼻炎引发的头痛
中医佐证:《黄帝内经》记载“五音(宫商角徵羽)通五脏”,现代研究证实特定音频可调节心率、血压
2动作原理:肌肉带动气血
舌头运动:
舌尖抵上颚发“啦哩噜”→ 激活舌下腺分泌,缓解口干(唾液含抗菌成分)
牵动颈部肌肉→ 改善甲状腺区域循环(对甲亢/甲减有辅助作用)
张大嘴练习:
夸张嘴部动作→ 刺激面部40+块肌肉,加速面部血液循环(相当于做美容操)
二、4个练习的深层逻辑
1舌部放松:不只是护嗓
隐藏功能:
预防老年痴呆(舌肌运动刺激大脑语言区)
缓解打鼾(强化咽部肌肉,减少睡眠呼吸暂停)
2啃苹果练习:消化系统的“开关”
张大嘴动作→ 触发“咀嚼反射”
→ 迷走神经向胃部发送信号→ 胃酸分泌增加(饭前练习助消化)
发“啊呜咦”音→ 不同口型刺激三焦经(中医调理代谢关键经络)
3胸腔共鸣:妇科/男科调理的奥秘
低频振动原理:
持续低音“哈嘿吼”→ 振动传递至下腹部
→ 盆腔脏器产生微热感(改善宫寒、前列腺循环)
深呼吸配合→ 提升血氧浓度(缓解痛经与腰肌劳损)
4快速止疼音:神经干扰法
“嘶—”音止疼:
短促高频音→ 刺激三叉神经
→ 干扰痛觉信号传递(类似掐虎口止疼原理)
同步深呼吸→ 激活副交感神经,降低疼痛敏感度
三、效果数据背后的真相
1声带息肉缩小70%
医学解释:
正确发声减少声带摩擦→ 息肉因刺激减少而萎缩
舌部运动改善咽喉供血→ 增强黏膜修复能力
但肿瘤性息肉仍需手术
2痛经缓解的科学依据
双重机制:
低频振动→ 促进子宫微循环(类似暖宫效果)
深呼吸→ 减少前列腺素分泌(引发痛经的关键激素)
3为什么能改善睡眠
自主神经调节:
晚间练习胸腔低音→ 刺激迷走神经
→ 心率降低、肌肉放松(相当于声波冥想)
四、重要提醒(90%的人不知道)
1这些情况不能练!
声带急性水肿(会加重损伤)
严重高血压(胸腔共鸣可能引发血压波动)
怀孕前3个月(避免腹部振动)
2最佳练习时间表
早晨练“啊”音→ 提神醒脑(代替咖啡)
睡前练“嗯”音→ 安神助眠(比数羊管用)
3升级效果小技巧
听背景音乐:宫调音乐(如古琴曲)增强脾胃调理
练习时含一片甘草(增强润喉效果)
杨志勇特别说明:
“声音养生≠治病,而是通过日常习惯提升自愈力。就像每天刷牙保护牙齿,正确发声就是在保养内脏。” (引自《科学发声》第三章)
( 想系统学习可参考杨志勇国家专利课程《五音脏腑调理法》,卫健委备案编号:ZYJX2023-087)
课程报名看这里
杨志勇老师课程咨询
覃老师电话/微信:15914291167